奶牛在一个巨大的棚舍里吃饲料或闲逛,而不是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,这种景象看似不合常理,但在澳洲却越来越常见。 澳乳业协会报告称,目前澳洲约20% 的牛奶来自集约化或棚饲系统,预计未来20 年内这一比例将达到40%。 奶牛不在围场放牧,而是呆在大棚里或饲料垫上,吃高营养的谷物和干草。 奶农乔利夫投资270万在新州南部的Euberta建造了一个大型开放式牛棚,饲养着300头奶牛。他表示,由于土地成本高,扩大规模很难。牛棚原设计可容纳400头奶牛,他计画未来每天尽可能装满1.6万升的大奶桶。 这个巨大的牛棚有橄榄球足球场的三分之二大,奶牛可在堆肥垫上自由活动,享受良好环境。 乔利夫称这关乎奶牛福利,可以避免恶劣天气影响。以前由挤奶牛群放牧的牧场现在将种植优质饲料或培育小母牛,放牧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季节变化饲料品质下降,会造成浪费和品质下降,导致奶牛状况不稳定。 搬进牛棚九个月后,乔利夫表示,每头奶牛的固体奶产量增加了25%,而这正是牧场主获得报酬的原因。 澳乳业协会里奇特斯负责一项为农民提供资源以调整生产的计画,她表示,过去十年向棚饲系统转变加快,受气候和水资源影响,农民尝试用更少水种高价值作物。 里奇特斯表示,尽管饲养奶牛是大势所趋,但她预计放牧牧场仍将是乳制品生产的主要形式,因为部分农民不愿转换,且牧草产量高的地区不易转种高价值作物。 澳皇家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官员罗德奈特提醒说,奶牛应该要有机会接触牧草,只关在室内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,室内系统乳腺炎和跛足率更高,奶牛会更痛苦,而高密度饲养也容易引发牛群攻击行为和争夺更舒适资源。 现在有关于集约化乳制品生产采取自愿指导方针,罗德奈特希望能够立法禁止国外一些不良饲养做法,如拴牛栏等。
|